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61卷第5期封面+目录
    2024, 61(5): 0-0. 
    摘要 ( )   PDF(18811KB) (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宏芝, 王立红, 时佳, 孔德鹏, 王重, 高新, 李剑峰, 王春生, 夏建强, 樊哲儒, 张跃强
    2024, 61(5): 1041-104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1
    摘要 ( )   HTML ( )   PDF(1164KB) ( )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为材料,设置3种水分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春小麦旗叶SOD、CAT活性在扬花期呈升高的趋势,而在灌浆期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在扬花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则呈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SOD、POD活性表现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MDA活性在春小麦品种间则呈相反的趋势。收获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处理下,其收获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且产量高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结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条件下,旗叶SOD、POD酶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强,有效延缓了小麦植株的衰老,收获穗数和穗粒数较抗旱性中等的新春37号和抗旱性较弱的新春26号下降幅度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

    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王润琪, 贾永红, 王玉娇, 刘跃, 李丹丹, 董艳雪, 古力尼尕尔·吐尔洪, 张路路, 张金汕, 石书兵
    2024, 61(5): 1048-105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2
    摘要 ( )   HTML ( )   PDF(987KB) ( )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的响应,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新冬2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5种滴灌量处理:W1(1 800 m3/hm2)、W2(2 250 m3/hm2)、W3(2 700 m3/hm2)、W4(3 150 m3/hm2)和CK(对照,3 600 m3/hm2),以上5种处理每次滴灌量均为450 m3/hm2,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响应。【结果】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处理小麦旗叶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均呈W4>CK>W3>W2>W1;在小麦成熟期较CK相比,W1、W2和W3分别节水50%、37.5%和25%,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分配率、穗长、有效小穗、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低于CK;而W4较CK节水12.5%,其干物质积累量、主茎穗长、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较CK分别高0.80%、0.69%、1.80%、3.57%和2.86%,主茎有效小穗、分蘖穗长、分蘖有效小穗较CK分别低0.71%、0.52%和0.00%。【结论】W4处理(3 150 m3/hm2)可以满足冬小麦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浅埋滴灌水氮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谢忠, 叶含春, 王振华, 李海强, 刘健, 陈睿, 许宇双
    2024, 61(5): 1057-106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3
    摘要 ( )   HTML ( )   PDF(1296KB) ( )  

    【目的】研究滴灌带浅埋、水氮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试验为完全区组设计,设置3个因素:覆土深度(0和5 cm)、灌水量(270、315和360 mm)、施氮量(195、255和315 kg/hm2)。【结果】在浅埋滴灌(5 cm)下,灌溉定额为315 mm、施氮量255 kg/hm2时,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提升最明显。浅埋滴灌使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5.58%和16.77%,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8.32%、8.20%和8.16%。浅埋滴灌较不覆土滴灌(0 cm)处理净收益平均增收1 092 元/hm2,浅埋滴灌下灌水315 mm、施氮255 kg/hm2净收益最高(10 883 元/hm2)。【结论】冬小麦较优的灌溉施肥方案为浅埋滴灌灌水315 mm,施氮255 kg/hm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潮土麦田肥力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钊, 张贵龙, 汤秋香, 闫雪影, 张艳军
    2024, 61(5): 1067-107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4
    摘要 ( )   HTML ( )   PDF(1216KB) ( )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淮海潮土区麦田肥力和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优化施肥措施、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和保障作物高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方法】基于天津潮土区连续12年的施肥处理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处理为对照(CK,不施肥)、单施有机肥(M)、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MF1)、常量化肥配施有机肥(MF2)、单施化肥处理(F)。【结果】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麦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速效磷钾含量,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提升土壤肥力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M、MF1、MF2和F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幅分别为92%、48%、78%和20%。MF1处理孕穗-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显著降低,促进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起到增产作用。MF1、MF2处理冬小麦产量分别达到6 467和6 345 kg/hm2,较F处理提高12%和9%。【结论】施用化肥115 kg/hm2、有机肥15 000 kg/hm2的配施模式能够较常规模式降低化肥投入15%,并保持冬小麦产量稳定,可作为黄淮海平原潮土区冬小麦农田的推荐施肥技术。

    基于RNA-seq的大麦苗期抗旱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鞠乐, 齐军仓, 牛银亭, 石培春, 宋瑞娇, 宋凌宇, 阴志刚, 陈培育, 强学兰
    2024, 61(5): 1077-108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5
    摘要 ( )   HTML ( )   PDF(947KB) ( )  

    【目的】挖掘与分析大麦苗期抗旱相关基因,为研究大麦分子抗旱机制和选育抗旱大麦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啤酒大麦品种新啤6号为材料,应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干旱胁迫前后大麦苗期倒二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方法进行功能基因验证。【结果】(1)干旱胁迫前后新啤6号倒二叶中3 835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编码ABC转运蛋白、核糖体蛋白、转录因子、脱水素、过氧化物酶、蛋白质磷酸酶等的基因。(2)DEG主要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转运蛋白、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伴侣和折叠催化剂、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等途径。【结论】大麦干旱胁迫前后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其中上调基因1 592个,下调基因2 243个)。

    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雪瑞, 翟梦华, 徐新龙, 孙明辉, 张巨松
    2024, 61(5): 1085-109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6
    摘要 ( )   HTML ( )   PDF(1068KB) ( )  

    【目的】研究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为构建棉花轻简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缩节胺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共设置6个不同兑水量控制缩节胺浓度(缩节胺分次分时期喷施,共7次),分别为7.5(C1)、 15(C2)、22.5(C3)、30(C4)、37.5(C5)、45(C6)L/hm2,分析不同缩节胺浓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喷施低浓度缩节胺(C5、C6)会延长棉花生育期,使棉花贪青晚熟;中浓度缩节胺(C3、C4)处理的棉花株高较低,对棉花株高抑制效果最好,其中C4处理产量最高;高浓度缩节胺(C1、C2)处理会使棉花生育时期提前,缩短生育期,促早熟,但不利于伏前桃增长,还会降低棉花单铃重。【结论】新疆南疆地区种植棉花使用无人机化控时,选择兑水量为30 L/hm2(C4)的调控效果最优,且皮棉产量达到2 762.6 kg/hm2

    滴灌区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付浩, 张学军, 史增录, 程金鹏, 吴海峰, 于永良, 饶志强
    2024, 61(5): 1094-110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7
    摘要 ( )   HTML ( )   PDF(1571KB) ( )  

    【目的】研发作业可靠且适应新疆玉米种植模式的免耕播种机具。【方法】采用运动分析及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免耕播种机清茬机构、排种器及滴灌带铺设机构,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机具前进速度在5 km/h时通过性良好,秸秆清理率达到79.44%,满足免耕播种作业要求;播种合格指数为91.33%,漏播指数为3.18%,重播指数为5.49%,播种均匀性满足行业标准。【结论】滴灌区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有效清茬、播种及铺设滴灌带。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祯林, 万素梅, 熊世武, 马云珍, 毛廷勇, 杨北方, 骆磊, 刘超群, 陈国栋, 李亚兵
    2024, 61(5): 1102-111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8
    摘要 ( )   HTML ( )   PDF(1584KB) ( )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品种中棉113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等影响,为确定机采模式下中棉113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棉113为供试品种,设置6种密度处理,分别为9×104株/hm2(D1)、12×104株/hm2(D2)、15×104株/hm2(D3)、18×104株/hm2(D4)、21×104株/hm2(D5)和24×104株/hm2(D6),分析机采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生长发育、棉铃空间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中棉113株高、茎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均在苗后88 d(8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其中D5处理最高,为4.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铃脱落的果枝高度逐渐由第2果节和3果节向第1果节靠拢,同时棉株上部和下部的两个脱落高频区向中部果枝靠拢。棉铃着生趋向棉株内侧靠拢,吐絮铃主要着生在棉株下部。棉花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籽棉产量上D5处理最高,为5 217.83 kg/hm2,与D4处理差异不显著,较D1、D2、D3、D6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合理密植有利于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机采棉在1膜6行(66 cm +10 cm)机采模式、种植密度21×104株/hm2(D5)时,有利于中棉113获取较高的产量。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下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的筛选
    刘超群, 董合林, 万素梅, 郑苍松, 骆磊, 马云珍, 董祯林, 陈国栋, 李鹏程
    2024, 61(5): 1112-112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09
    摘要 ( )   HTML ( )   PDF(1484KB) ( )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疆南疆机采棉筛选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4个行距配置方式,即H3:1膜3行(76 cm等行距)、H4:1膜4行(66+10+66)cm、H5:1膜5行(10+66+66+10 ) cm、H6:1膜6行(10+66+10+66+10) cm;副区设置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A1:15×104株/hm2、A2:18.75×104株/hm2、A3:22.5×104株/hm2,测定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及籽棉产量,筛选不同行距配置下的棉花最适种植密度。【结果】不同行距棉花株高在打顶后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增高,A3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A1处理;打顶后棉花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变小,A1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A3;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在H3和H4条件下时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H5和H6条件下则表现为A2密度下最大;不同行距棉花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为A2处理的最大;密度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和单位面积成铃数,行距显著影响单铃重。H5A2获得最高籽棉产量为7 026.9 kg/hm2,较其他处理高0.8%~14.5%。【结论】1膜3行(H3)、1膜4行(H4)、1膜6行(H6)行距配置下较优化的棉花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1膜5行(H5)适宜棉花种植密度为18.75×104株/hm2

    不同覆盖模式与补充灌溉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
    施俊杰, 侯献飞, 于月华, 李强, 苗昊翠, 贾东海, 顾元国, 汪天玲
    2024, 61(5): 1122-113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0
    摘要 ( )   HTML ( )   PDF(1050KB) ( )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模式与补充灌溉对花生干物质积累速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花生品种冀花18(半匍匐型)和花育9610(直立型)为供试材料,设置无膜限制灌水(T1)、无膜中等灌水(T2)、无膜充分灌水(T3)和有膜充分灌水(T4)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花生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差异,制定适宜的组合模式。【结果】花育9610生育前期的土壤含水率T4较T1处理高3.26%,冀花18 T4较T1处理高3.63%;相同处理下,冀花18土壤含水量高于花育9610。T4处理下花生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T1~T3处理相比,成熟期花育9610干物质积累速率地下部分别提高了0.6%、0.5%和0.3%,地上部分别提高了34.4%、17.9%和4.2%;冀花18干物质积累速率地下部分别提高了1.2%、0.8%和0.2%,地上部分别提高54.9%、37.2%和27.3%。相同处理下冀花18的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含量均高于花育9610;无膜处理下花育9610各类指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提高。【结论】T4处理下花生各指标最佳。冀花18作为半匍匐型花生,能够增加地表覆盖面积,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花生光合速率及品质。半匍匐型花生在无膜栽培模式下综合性状指标相对较优。

    园艺特产·林业
    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果实品质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户金鸽, 白世践, 陈光, 蔡军社
    2024, 61(5): 1131-113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1
    摘要 ( )   HTML ( )   PDF(1311KB) ( )  

    【目的】研究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SO4砧木嫁接的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为试材,以清耕栽培为对照,研究行间铺设园艺地布(BGM)和生草栽培(GM)2种地面覆盖方式对马瑟兰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园艺地布和生草栽培均可以提高葡萄果穗质量、果粒质量和果粒纵横径。园艺地布的葡萄萎蔫率最高为5.45%,出汁率最低为32.89%,生草栽培未出现葡萄萎蔫现象,其出汁率显著高于对照。园艺地布降低了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生草栽培提高了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园艺地布和生草栽培均可降低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和pH值,提高糖酸比。园艺地布和生草均显著提高了葡萄果皮总酚、类黄酮、黄烷醇和单宁含量,虽然园艺地布和生草改变了葡萄花色苷含量,但和对照间均无差异性。2种地面覆盖方式可提高葡萄果皮FRAP和ABTS的抗氧化活性,但显著降低了DPPH的抗氧化活性。26个葡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极显著获显著性正相关或负相关,相关系数介于-1.00~+1.00。【结论】在新疆吐鲁番市可选择生草栽培作为酿酒葡萄优质栽培新模式。

    不同灌溉量对矮化密植苹果树生理特性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艺加, 程平, 王磊, 武胜利
    2024, 61(5): 1140-115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2
    摘要 ( )   HTML ( )   PDF(1651KB) ( )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苹果生理特性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矮化密植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滴灌量处理,即:低水W1(灌溉定额为216 m3/667m2);中水W2(灌溉定额为249 m3/667m2);高水W3(灌溉定额为282 m3/667m2);漫灌为CK(灌溉定额为750 m3/667m2)。利用TDP插针式茎流仪测定苹果树茎流速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叶片光合参数、HOBO小型气象站采集气象数据、ECH2O水分探头测定-20、-40、-60和-80 cm土壤含水量;测定苹果产量指标(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和品质指标(可溶性糖、总酸、K、Ca、Na、Mg、Cu、Zn、Fe、Mn含量)。【结果】不同灌溉处理茎流速率表现为CK>W3>W2>W1,不同月份平均茎流速率排序为7月>8月>6月>9月。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灌溉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影响苹果树茎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30~50 cm土层是滴灌灌溉的重要区域。随灌溉量的提高,产量逐渐增加,但W2、W3和CK无显著差异性。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W2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较对照CK高出65.59%。W2处理为最佳处理,但在干旱区可以适当多灌溉以提高其产量。【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矮化密植苹果树最佳灌溉处理为W2处理,灌溉定额为249 m3/667m2,全年灌溉次数为11次,7月蒸发量较大应及时灌溉。

    水肥耦合对核桃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周光辉, 陈凤, 孙守霞, 吕威, 朴涵琪, 郝金莲, 张述斌, 陈虹
    2024, 61(5): 1151-115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3
    摘要 ( )   HTML ( )   PDF(897KB) ( )  

    【目的】分析水肥耦合对11年生温185核桃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分析核桃适宜水肥调控阈值,研究提高核桃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适宜水肥组合,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核桃水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温185核桃为材料,设置不同梯度的水肥耦合模式,研究水肥耦合对核桃光合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效应。【结果】同等肥力条件下,随着灌溉量增加,核桃叶片Pn值、产量和果实品质指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各指标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同等灌溉量下,低水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核桃叶片Pn值及产量,果实的品质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水及高水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核桃叶片Pn值及产量,果实品质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指标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各水肥耦合处理下,核桃叶片Pn值及产量,果实品质指标均高于对照处理。【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沙壤土适宜浇水量为3.92 m3/株,施肥量为5.50 kg/株。不同水肥组合对温185核桃光合作用、产量和果实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水肥耦合处理均可以提高温185核桃的光合特性、产量与品质。

    调亏灌溉对滴灌核桃树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刘钧庆, 梁国成, 张欣, 王庆勇, 赵经华
    2024, 61(5): 1160-117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4
    摘要 ( )   HTML ( )   PDF(1816KB) ( )  

    【目的】分析小于2 mm的滴灌核桃有效吸水根系分布特性,建立有效根长密度函数,研究不同调亏灌溉对核桃树根系空间分布特性,为滴灌核桃精准调亏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年生温185核桃树为试材,采用30 cm×20 cm×20 cm的分段分层法,取样分析有效吸水根系(d<2 mm)分布特征,研究调亏灌溉对滴灌核桃树有效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中,W0、W3、W4的核桃树有效总根长分布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单峰曲线,且各个调亏处理在20~40 cm有效总根长最大,分别为50 959、74 067、55 678 cm。不同处理下垂直方向根长密度一维符合指数分布,且水平方向根长密度符合多项式分布。W0、W3、W4各处理有效根长均表现出土层深度在20~40 cm,在距离核桃树行向30~60 cm处最大,分别为11 794、22 753、14 119 cm。【结论】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核桃树根系有效生长密度表现为W3>W4>W0,调亏滴灌灌溉模式使核桃吸水根系更靠近地表生长。

    黑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分析
    杨璐, 王娜, 范少丽, 程平, 李宏, 汪阳东
    2024, 61(5): 1172-118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5
    摘要 ( )   HTML ( )   PDF(1281KB) ( )  

    【目的】研究新疆东南部21个采集点的710份黑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分析遗传多样性,为新疆黑桑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黑桑的15个定性描述性状和12个定量描述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叶片大小、枝条围度、叶幅、叶形等4个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余定量描述性状多样性较低。黑桑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主要集中在两大类群,根据行政区域分布,一个类群主要集中在环塔里木盆地南缘县(市),另一个类群主要集中在环塔里木盆地北缘县(市)。果形指数与纬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定量描述性状与地理因子(经纬度和海拔)之间均无相关性,叶片大小和叶片周长的差异是区分不同地区黑桑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此外,叶片大小和周长受到温度的正调控和降雨量的负调控。【结论】黑桑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林草复合系统中杨树-紫花苜蓿间作对苜蓿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代元帅, 鲁为华, 申磊, 王秀媛, 张文龙, 张伟
    2024, 61(5): 1182-118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6
    摘要 ( )   HTML ( )   PDF(1072KB) ( )  

    【目的】研究杨树-苜蓿间作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为新疆林草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2018~2019年4月上旬至9月上旬,每隔15 d对紫花苜蓿进行采样,测定紫花苜蓿的农艺性状(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叶比、茎粗、生长速度)及品质(粗蛋白、粗脂肪、饲用品质),并监测单作、间作紫花苜蓿田间微气候(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温度、风速)。【结果】间作苜蓿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单作,间作的干草总产量比单作低55.27%;单作紫花苜蓿的露点温度和风速分别比间作高70.68%、93.83%,但单作紫花苜蓿的空气湿度比间作低13.49%,空气温度无显著差异;间作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和饲用品质分别比对应的单作高17.78%、12.33%和17.26%。【结论】杨树-紫花苜蓿间作能够改善农田微气候并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

    深点食螨瓢虫对各虫态截形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分析
    刘帅, 阿尔孜姑丽·肉孜, 哈孜依, 王兵, 贾尊尊, 丁新华, 付开赟, 李克梅,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2024, 61(5): 1190-12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7
    摘要 ( )   HTML ( )   PDF(1615KB) ( )  

    【目的】研究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的捕食功能反应,分析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不同虫态的捕食作用,为截形叶螨在田间的综合治理及对该天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截形叶螨充当猎物,在室内研究深点食螨瓢虫不同虫态取食其不同虫态与密度组合条件下的捕食量。【结果】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各虫态的捕食功能类型均属于Holling-II型。深点食螨瓢虫各虫态的捕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4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对成螨的日最大捕食量(90.91)是2龄幼虫(3.94)的23.09倍,是3龄幼虫(22.73)的4倍,其它依次是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并随着深点食螨瓢虫虫龄的增加而升高。当猎物种类为成螨、若螨及幼螨时,深点食螨瓢虫4龄幼虫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相近,且均大于其它虫态。【结论】深点食螨瓢虫各捕食虫态中,4龄幼虫和成虫对截形叶螨捕食量较大且控害能力相当。

    植物保护
    由雪腐微座孢引起的小麦雪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王莉, 周小云, 鄢蓉, 张军高, 李进, 梁晶, 龚静云, 杜雨, 马德英, 雷斌
    2024, 61(5): 1201-120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8
    摘要 ( )   HTML ( )   PDF(1268KB) ( )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农药研制及该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冬小麦雪腐病病原菌并接种到健康小麦上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YLXF-1、YLXF-2及YLXF-3均可侵染健康小麦,且发病症状和田间症状相同;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nivale。病原菌在5~35℃、pH值3~12、不同光照条件及供试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且大部分供试碳、氮源均可利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病原菌在20℃、pH值8、12 h光暗交替培养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利用率较好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牛肉膏。【结论】新疆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为M.nivale,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pH值8,光照为12 h光暗交替,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由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的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鄢蓉, 周小云, 张军高, 王莉, 李进, 梁晶, 龚静云, 杜雨, 李克梅, 雷斌
    2024, 61(5): 1209-121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19
    摘要 ( )   HTML ( )   PDF(1440KB) ( )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制定该病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新疆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选择不同地区的代表性菌株检测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各地代表菌株(KS1-3、YL26、TC30及ML26)均具有致病性;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小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PDA培养基最为适合菌菌株的生长,温度5~35℃、pH值4~1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7,对光照不敏感,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结论】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 sorokiniana,其主要生物学物性与多数菌物相类似,较喜温喜光。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酵母培养物的成分差异
    林青, 时红玲, 秦新政, 李月, 王子涵, 高雁, 曾军, 王浩中, 娄恺, 霍向东
    2024, 61(5): 1218-122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0
    摘要 ( )   HTML ( )   PDF(1510KB) ( )  

    【目的】比较两种酵母培养物及其代谢成分的差异,为指导酵母培养物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材料为1种自研酵母培养物与达农威益康 XP酵母培养物,利用非靶标代谢组学UHPLC-QTOF-MS技术,分析比较二者代谢产物成分及差异。【结果】(1)在二级类别注释下,正、负离子模式分别注释到614、497个化合物,主要代谢类别为有机酸,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两种酵母培养物均无特有代谢成分,只在含量上有显著(P<0.05)差异。(2)共237个差异代谢物在正离子模式检出,176个显著(P<0.05)上调表达,61个显著(P<0.05)下调表达;136个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检出,64个显著(P<0.05)上调表达,72个显著(P<0.05)下调表达。(3)差异代谢物的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代谢通路。【结论】自研酵母培养物与达农威益康XP的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发酵原料及工艺更简便,并含有多种具药理、生理作用的代谢成分,有潜在应用价值。

    新疆杨树和柳树上壳囊孢属真菌的致病性分析
    翟亚伟, 陈虹瑾, 孙洪涛, 陈帅康, 刘楚丽, 马荣
    2024, 61(5): 1227-123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1
    摘要 ( )   HTML ( )   PDF(1231KB) ( )  

    【目的】研究分离自杨树(Populus spp.)与柳树(Salix spp.)上壳囊孢属(Cytospora spp.)真菌的致病性。【方法】将前期鉴定的13种壳囊孢属真菌的代表菌株,通过离体枝条烫伤法将菌饼接种于新疆杨(Populus alba)和白柳(Salix alba)上,测量病斑面积并比较不同种壳囊孢属真菌的致病性。【结果】菌株2067-3(Cytospora nivea)和1579-1(C.chrysosperma)在新疆杨和白柳上的致病性最强,病斑面积最高分别为6 021.30和5 661.87 mm2。选择5种分离自杨树与柳树的壳囊孢属真菌,分别接种至新疆杨与白柳的离体枝条上,新疆杨离体枝条的病斑面积明显大于白柳离体枝条的病斑面积;选3种分离自杨树的壳囊孢属真菌与5种分离自柳树的壳囊孢属真菌交互侵染后均能致病,并且致病性显著差异。分离自柳树的菌株2191-2(C.leucostoma)、1010-1(C.salicacearum)在杨树上的致病性高于分离自柳树的壳囊孢属真菌。【结论】分离自杨树和柳树的13种壳囊孢属真菌均能在杨树和柳树上致病,且致病性存在显著性差异。

    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影响因素Meta分析
    杨跃发, 王春霞, 梁飞, 蓝明菊
    2024, 61(5): 1236-124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2
    摘要 ( )   HTML ( )   PDF(2515KB) ( )  

    【目的】研究季节性冻融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相关土壤季节性冻融期的数据,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将得分≥6分且高质量的文献纳入研究,运用RevMan5.4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4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SCI文章7篇,CSCD文章27篇。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细菌的影响显著性最大;土壤pH值对土壤真菌的影响显著性最大,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影响显著性最小。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有机氮对土壤细菌影响的优势程度最大,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真菌影响的优势程度最大。【结论】季节性冻融期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起到决定性作用。

    草业·畜牧兽医
    封育对荒漠草原真菌群落的影响
    耿美菊, 王新绘, 刘晓颖, 吕佩
    2024, 61(5): 1250-125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3
    摘要 ( )   HTML ( )   PDF(1410KB) ( )  

    【目的】评估封育对荒漠草原真菌群落的影响,并阐述真菌群落在土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封育14年的荒漠草原和相邻自由放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技术与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封育对荒漠草原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封育增加了荒漠草原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unclassified_k__Fungi的相对丰度,显著改变了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此外,封育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生物量高于放牧处理。封育处理下真菌群落的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主要关系为相互竞争,而放牧处理下真菌群落内部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真菌群落与土壤总钾及植物生物量之间相关性较强。土壤差异真菌群落多与代谢物显著正相关。【结论】封育改变了荒漠草原真菌群落丰富度,增加了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

    不同羽系拜城油鸡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姚洋, 董伟, 李海英, 赵晓钰, 廖和荣, 吴盈萍, 王刚, 黄贵杰
    2024, 61(5): 1259-126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4
    摘要 ( )   HTML ( )   PDF(1179KB) ( )  

    【目的】研究不同羽系拜城油鸡生长发育规律,为拜城油鸡的科学饲养管理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择0日龄健康的黑麻羽系、黄麻羽系和银灰羽系拜城油鸡雏鸡各200只(公母各半),测定并记录0~22周龄的体重,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拜城油鸡公、母鸡的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结果】10、14周龄黑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5),12周龄黑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黄麻羽系和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5),16周龄黑麻羽系和黄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极显著高于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1),20、22周龄黑麻羽系和黄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5);母鸡中,黄麻羽系母鸡的初生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黑麻羽系和银灰羽系母鸡(P<0.05或P<0.01),6、8周龄黑麻羽系母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母鸡的体重(P<0.05),20、22周龄龄黄麻羽系母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母鸡的体重(P<0.05);3个羽系拜城油鸡的生长曲线均呈现“S”型;3个羽系公鸡均在第10周达到生长高峰,母鸡在第12周达到生长高峰;3种生长模型的拟合曲线与实际曲线基本吻合,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公、母鸡的拟合效果最佳(R2>0.998),黑麻羽系、黄麻羽系和银灰羽系公鸡的拐点周龄分别为8.629、9.389、8.947,拐点体重分别为858.207、911.107、842.681 g;母鸡的拐点周龄分别为7.946、8.619、7.936,拐点体重分别为635.543、679.577、609.097 g。【结论】不同羽系拜城油鸡的生长发育存在差异,3个羽系拜城油鸡公、母鸡的最优生长模型均为Von Bertalanffy模型。

    不同品种孕马血浆生化指标比较
    杨帆, 郭翠洁, 任斐儿, 李海, 马玉辉, 陈开旭
    2024, 61(5): 1268-127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5
    摘要 ( )   HTML ( )   PDF(886KB) ( )  

    【目的】研究妊娠后期母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妊娠母马的健康养殖和科学饲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平均年龄(7.50±1.50)岁、胎次相近(3~4)胎、膘情、健康状况一致的伊犁马18匹,哈萨克马21匹,纯血马21匹,杂交马(伊犁马♀×奥尔洛夫马♂)19匹。以品种为单位,分为4个试验组,在相同日粮营养水平和管理条件下,饲养试验90 d。试验期结束当天,早晨空腹颈部静脉采集孕马血液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1)纯血马血浆中总蛋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高于其他三个品种58.39%(P<0.05)、44.01%(P<0.01)和32.16%(P<0.01)。(2)其中伊犁马、哈萨克马和纯血马血浆总胆红素极显著高于杂交马(P<0.01),分别提高了84.51%、131.35%和93.17%,伊犁马和哈萨克马直接胆红素分别高于杂交马82.50%和89.83%(P<0.05)。(3)伊犁马和纯血马葡萄糖水平分别高于哈萨克马106.93%和148.18%(P<0.01)。【结论】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因其品种差异,纯血马妊娠期与其他品种的蛋白质、肝功能酶活力及血糖水平都较为优异。而杂交马在妊娠期间肝功能代谢及血糖水平方面相较于其他3个品种马较低。

    体内干扰Zfy 基因对驴精子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梦雨, 张志东, 吕毅航, 孙玉江, 郑新宝, 肖海霞, 贾斌
    2024, 61(5): 1277-128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6
    摘要 ( )   HTML ( )   PDF(1505KB) ( )  

    【目的】研究体内干扰Zfy基因对驴睾丸、附睾组织中Zfy蛋白表达以及精子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种公驴,将一侧睾丸注射空载体作为对照组,另一侧睾丸注射Zfy干扰载体作为干扰组。采集睾丸、附睾组织,分别制作冰冻切片、固定液中固定及液氮中保存。使用冰冻切片观察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干扰组和对照组Zfy蛋白表达情况。通过RT-qPCR检测干扰Zfy基因对睾丸、附睾中精子生成相关基因SYCP3、STRA8、TNP2、FA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绿色荧光蛋白主要在驴曲细精管中的圆形精子细胞和部分长形精子细胞中表达,干扰载体成功转入;干扰组驴睾丸Zfy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干扰Zfy基因使驴睾丸中SYCP3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附睾中TNP2和FAS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而睾丸和附睾中STRA8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Zfy基因主要在驴圆形精子中表达,干扰Zfy基因可显著抑制驴睾丸中Zfy蛋白表达、SYCP3基因表达和附睾中TNP2、FAS基因表达。

    鸡circMICAL2的鉴定、组织表达谱分析及其功能预测
    古丽帕日·艾克拜, 沈雪梅, 喻世刚, 王钢, 杨雅玲, 刘武军
    2024, 61(5): 1284-129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7
    摘要 ( )   HTML ( )   PDF(1258KB) ( )  

    【目的】验证鸡环状RNA(circMICAL2)的真实性,研究circMICAL2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及调控机制。【方法】基于circMICAL2环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完成其真实性验证,并测定RNase R和放线菌素D处理检测circMICAL2的内源稳定性。采集16日龄三黄鸡(雏鸡)和180日龄三黄鸡(成年鸡)的心脏、肝脏、肺、肾脏、肠、皮肤、胸肌和腿肌等8个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circMICAL2在鸡不同发育时期的组织表达图谱;运用生物信息学对circMICAL2靶向miRNA和mRNA进行预测,并开展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鸡circMICAL2真实存在,其环化稳定性强;circMICAL2在成年鸡和雏鸡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circMICAL2均在成年鸡和雏鸡的胸肌和腿肌肌肉中表达量最高,circMICAL2在成年鸡腿肌和胸肌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雏鸡(P<0.05),circMICAL2与鸡肌肉生长发育调控密切相关。circMICAL2可靶向gga-miR-103-3p和gga-miR-130b-3p,调控下游225个潜在靶基因。circMICAL2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TGF-β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鸡circMICAL2真实存在,circMICAL2的表达对鸡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肌肉的生长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PRRSV HNHK3-2021毒株的ORF5和ORF7序列分析
    范悦轩, 马佳镁, 黄春媛, 郑佳馨, 陈素贞, 张艳, 刘光亮, 曹宗喜
    2024, 61(5): 1292-130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5.028
    摘要 ( )   HTML ( )   PDF(1176KB) ( )  

    【目的】研究海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采集海南省海口市及周边地区样品,分离出PRRSV HNHK3-2021 毒株,并测定NSP2基因以及 ORF5 和ORF7基因序列,采用Lasergene 7.1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用MEGA-X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分离出的PRRSV HNHK3-2021株为美洲型毒株,PRRSV HNHK3-2021株和EF112447 HEB1、EU109503 GD、EU624117 XH-GD的ORF5和ORF7的核苷酸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9.2%~99.3%和99.5%~100%,推导氨基酸相似性为99%~99.5%和100%;PRRSV HNHK3-2021株和EU864232 SHB、AY262352_HB-2(sh)2002、AY656990 Abst-1、AY032626 CH-1a、EU807840 CH-1R的ORF5和ORF7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7.1%~96.4%和91.4%~97.3%,推导氨基酸的相似性为86.6%~93%和91.9%~97.6%;PRRSV HNHK3-2021株和JN654459 NADC30、KP860909 FJZ03、MH068878 SD17-38、AY881994 FJ-1的ORF5和ORF7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5.4%~87.1%和89%~91.4%。氨基酸的相似性为86.1%~87.1%和89.5%~91.9%。【结论】RRSV HNHK3-2021 毒株和EU624117 XH-GD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