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61卷第6期封面+目录
    2024, 61(6): 0-0. 
    摘要 ( )   PDF(17461KB) ( )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陆地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Gh4CL30的功能分析
    巩隽铭, 熊显鹏, 张彩霞, 邵东南, 程帅帅, 孙杰
    2024, 61(6): 1301-130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1797KB) ( )  

    【目的】研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家族基因Gh4CL30的生物学功能,为棉花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h4CL30沉默和编辑植株,测定该基因抑制及敲除植株的黄酮和木质素含量,调查棉花田间表型性状、种子大小和纤维品质。【结果】Gh4CL30基因沉默和敲除植株中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含量显著减少,茎秆中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其株高、种子大小和纤维长度显著降低。【结论】Gh4CL30通过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功能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

    陆地棉GHWAT1-35基因的克隆及亚细胞定位
    马尚洁, 李生梅, 杨涛, 王红刚, 赵康, 庞博, 高文伟
    2024, 61(6): 1310-131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1738KB) ( )  

    【目的】研究陆地棉GHWAT1-35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陆地棉系9花后不同时期的纤维为材料,克隆GHWAT1-35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该基因全长1 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0.231 kDa,理论等电点为8.74。GHWAT1-35蛋白与亚洲棉亲缘关系最近。GHWAT1-35基因在开花后15 d表达量显著升高,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将GHWAT1-35基因与pCAMIA1300-35S-YFP载体重组,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冻融法转化农杆菌,注射到烟草后观察到GHWAT1-35蛋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结论】陆地棉系9 GHWAT1-35基因在开花后15和20 DA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C1300::35S-WAT-Y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上。

    陆地棉果枝夹角与机采农艺性状鉴定评价
    叶萍毅, 龙遗磊, 谭彦平, 杜霄, 安梦洁, 陶志鑫, 梁发瑞, 艾先涛, 胡守林
    2024, 61(6): 1318-132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1141KB) ( )  

    【目的】分析不同陆地棉种质的果枝夹角与机采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产量高、适合机采的果枝夹角范围,筛选出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方法】对300份陆地棉种质的果枝夹角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除果枝数、衣分、单铃重、果枝夹角等性状变异系数小于10%,其余7个性状均大于10%,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5.28%。果枝夹角与单铃重、皮棉质量、有效果枝数等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欧式距离为4时,300份陆地棉种质可根据果枝夹角大小可以分成5个类群,分别是47.5°~50.1°、50.9°~55.5°、55.7°~58.5°、58.6°~62.8°、63.2°~66.5°。第Ⅰ类群的果枝夹角最小,植株矮小,产量潜力低。第Ⅱ、Ⅲ类群果枝夹角大小适宜,株高适合,植株较紧凑,株型多为塔型、筒型,便于机采且产量较高。第IV、V类群,果枝夹角偏大,株型多为塔型和倒塔型,产量高,丰产潜力大。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7%,解释了300份陆地棉资源农艺性状大部分信息,主成分因子分别为果枝始节高度、有效果枝数、单铃重。【结论】陆地棉果枝夹角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果枝夹角范围在47.5°~65.5°时,果枝夹角越大,产量性状越高。当果枝夹角角度范围在50.9°~58.5°时,棉花的植株紧凑,株型多为塔型、筒型且产量较高,对该区间的棉花品种进行综合得分评价,筛选出10个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作为优良育种材料。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特征估算棉花生物量
    邵亚杰, 李珂, 丁文浩, 林涛, 崔建平, 郭仁松, 王亮, 吴凤全, 王心, 汤秋香
    2024, 61(6): 1328-133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1172KB) ( )  

    【目的】基于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es,VIs)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棉花地上部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估算模型并评价其适用性和准确性,为丰富棉花生物量的遥感监测技术、提升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施氮量与密度互作试验,同步采集主要生育时期的棉田实测AGB数据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得到8种VIs,并引入其中与AGB相关系数最高的3种VIs,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actor Regression, SV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等AGB估算模型,评估不同VIs和模型的适用性和估算精度。【结果】8种VIs与AGB均呈显著相关,其中NGBDI、NDREI和EXG的相关系数绝对值|r|达到0.659~0.788,且与棉花生物量之间显著相关。三种回归模型中,SVR模型的估算效果最好,模型验证精度为R2=0.89,RMSE=2.30,rRMSE=0.20。【结论】相较于PLSR和DNN估算模型,SVR模型更适合估算棉花生物量。

    春灌定额对棉田水温盐分布及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付鑫法, 吕廷波, 王久龙, 李港强, 宋仁友, 刘一凡
    2024, 61(6): 1336-134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1370KB) ( )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小海子灌区不同春灌定额对棉田水温盐和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为小海子灌区棉花苗期的春灌定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春灌水分处理(W1:1 350 m3/hm2、W2:1 800 m3/hm2、W3:2 250 m3/hm2),分析不同春灌定额对棉田水温盐与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W3处理高于W1和W2处理,在其上部耕作层保水能力更好。W3处理较W1、W2处理不同土壤深度地温低,膜下地温均高于2膜间裸行地温。W1处理表层含盐量低于W2和W3处理,0~50 cm的盐分淋洗率分别为6.77%、22.22%和30.03%,春灌水量越大淋洗盐分的效果越好,50~100 cm土壤平均积盐率分别为-39.89%、-58.95%和-68.9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盐分被水分带入深层增多。W1处理棉花幼苗的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最大,一定的水分亏缺有利于棉花幼苗的生长。【结论】不同春灌定额均有一定程度的洗盐增墒作用,表现为W3>W2>W1处理。

    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萌发及相关酶活性影响
    强立栋, 冯宽, 朱长安, 赵云, 李召锋, 李卫华
    2024, 61(6): 1345-135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1077KB) ( )  

    【目的】研究小麦花后高温处理对其籽粒发芽和生长的影响,分析小麦响应花后高温逆境的生理机制。【方法】以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春11号为材料,取小麦成熟后的籽粒,待小麦开花后的5~8 d时进行高温处理,研究其萌发特性以及相关酶活性。【结果】小麦籽粒在经过高温处理后,籽粒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相比较显著降低(分别降低5.10%和3.22%),电导率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高出22.78%)。经过花后高温处理,小麦籽粒萌发并且长成嫩芽的芽长以及芽鲜重,与对照相比较显著降低17.98% 和12.84%;在小麦籽粒萌发中,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种子活力(TTC还原强度)的变化虽然差异不显著,但降低程度达26.02%。【结论】小麦开花后遭受高温胁迫,导致籽粒中酶活性下降,最终造成种子活力降低,并且减缓了小麦幼苗时期的长势,小麦的产量亦受到影响。

    PEG胁迫下评价哈萨克斯坦不同春小麦种质苗期的抗旱性
    王一钊, 杨其志, 刘玉秀, 阿拉依·努尔卡马力, Vladimir Shvidchenko, 张正茂
    2024, 61(6): 1352-136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942KB) ( )  

    【目的】研究哈萨克斯坦不同春小麦种质的萌发和生理特性,为选育适宜我国西北旱区春小麦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采用2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6000, 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比较分析哈萨克斯坦引进的28份小麦种质苗期的根长、苗长、根鲜/干重、苗鲜/干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哈萨克斯坦不同春小麦种质苗期抗旱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种质苗期的根长、苗长、根鲜重、苗鲜/干重、发芽势和发芽率(P < 0.05),降低幅度为18.29%~52.17%;显著增加根干重(P < 0.05),平均增加了66.67%。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大多数性状抗旱系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小麦9个苗期抗旱相关指标可转换为4个(苗鲜/干重、苗长和发芽率)独立的综合指标,可作为哈萨克斯坦春小麦苗期耐旱性评价的主效指标。28份供试材料的加权抗旱指数进行聚类分析,5份为抗旱性强种质,17份为抗旱性种质,6份为抗旱性弱种质。【结论】25份供试哈萨克斯坦春小麦种质中有5份种质,苗期具有较强的萌发特性和抗旱能力,适宜在我国西北旱区春小麦育种中提供抗旱亲本材料。

    滴灌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比较
    刘跃, 贾永红, 张金汕, 于月华, 王润琪, 李丹丹, 石书兵
    2024, 61(6): 1361-136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790KB) ( )  

    【目的】比较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间产量及品质的差异,为筛选出适宜于新疆北疆地区种植的优良高油酸花生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5个高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分析各品种出苗率、农艺性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花育655在单株荚果数达21.33个,饱果率为1,籽粒脂肪含量最高为43.35%;花育917主茎高最高为27.80 cm,第一对侧枝长最高22.47 cm,分枝数最多达7.33个,且各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最高、百果重172.49 g、百仁重92.41 g、产量达4 644.04 kg/hm2O/L值为9.30;花育951蛋白质和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6.71%和80.05%;花育956的出苗率最高为82.75%。花育917的产量最高,花育951的品质最佳。【结论】花育917是新疆北疆地区较为适合种植的高油酸花生品种。

    基于产量相关性状综合评价晚播甜菜品种的适应性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 潘竟海, 陈友强, 刘华君, 董心久, 白晓山, 李思忠, 高卫时, 沙红, 李小惠
    2024, 61(6): 1368-137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897KB) ( )  

    【目的】研究甜菜在新疆南疆特定生态区的生长发育特性,为新疆南疆晚播甜菜提高产量及含糖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引进的14个甜菜品种为材料,测定甜菜生物量积累分配、收获株数、块根单重、产量及产糖量等11个产量相关性状指标,分析晚播甜菜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及划分聚类,综合评价晚播甜菜品种适应性。【结果】不同甜菜品种适应性不同,11个产量相关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生物量因子、块根产量因子及产糖量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886%。14 个甜菜品种聚类划分为 3 类,其中品种KWS1130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及单根重等产量相关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最强,综合排名第一。【结论】甜菜品种KWS1130适宜新疆南疆晚播种植,且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和产糖量。

    钾肥用量对滴灌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云, 冯国郡, 古丽扎提·巴孜尔别克, 胡相伟, 苏比努尔·卡德尔, 李鹏兵, 邵疆, 刘杰
    2024, 61(6): 1378-138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1086KB) ( )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谷子适宜钾肥用量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疆北疆生态区春播谷子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谷18号为试材,设5种钾肥用量(0、75、150、225、300 kg/hm2)的大田试验。测定谷子干物质含量积累、叶绿素含量、节间充实度、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各农艺指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K225处理为峰值,株高、穗长、穗粗、茎基粗、叶长及叶宽相比K0处理显著增加8.1%、26.1%、20.9%、22.6%、12.9%及9.4%。与对照(0 kg/hm2)相比,施钾处理使豫谷18号显著增产1.2%~6.4%,钾肥用量 22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为7 891.1 kg/hm2。与对照(0 kg/hm2)相比,花后各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K225处理下达到峰值。干物质含量积累随生育期的延长呈“J”型曲线变化,干物质含量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积累速率在抽穗期-齐穗期达到顶峰。【结论】适量钾肥施入,对新疆北疆地区谷子生长发育影响显著,K225处理为新疆谷子钾肥最佳施用量。

    园艺特产•农产品加工工程
    高温对不同厚皮甜瓜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耐热性综合评价
    杨君妍, 闫淼, 吴海波, 杨文莉, 王豪杰, 毛建才, 翟文强, 李俊华
    2024, 61(6): 1386-139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1309KB) ( )  

    【目的】研究高温对厚皮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厚皮甜瓜品种间耐高温能力的差异,为较耐高温厚皮甜瓜品种的筛选和厚皮甜瓜的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5个新疆主栽厚皮甜瓜品种纳斯密、黄皮9818、新密14号(新红心脆)、黄梦脆和卡拉克赛(伽师瓜)为材料,设4个温度(28(CK)、35、40和50℃)处理,对比厚皮甜瓜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28和50℃芽苗样本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研究高温对不同厚皮甜瓜品种种子萌发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指标和评价综合耐热性。【结果】5个厚皮甜瓜品种种子在28℃下能够正常萌发及生长,且发芽比较整齐;在35℃下,能使甜瓜种子更快萌发,但发芽过速易徒长,长势不整齐;在40℃下,种子萌发效果与35℃类似,生长开始受到轻微抑制且徒长加速,但不足以区分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在50℃下,延缓甜瓜种子的萌发,萌发后胚根逐渐腐烂,高温抑制作用明显且品系间的发芽能力差异显著。50℃下,耐热性好的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而耐热性较差的品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中SOD、POD较CAT发挥了更大作用,MDA增幅与耐热性成反比,脯氨酸增幅与耐热性成正比。【结论】5个厚皮甜瓜品种可划分为耐热型、热敏感型2个不同的耐热等级,耐热型:黄梦脆、纳斯密;热敏感型:黄皮9818、新密14号、卡拉克赛。黄梦脆、纳斯密、黄皮9818 3个厚皮甜瓜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热性优于新密14号、卡拉克赛。

    链格孢菌侵染对甜瓜不同组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刘阳, 张郑啸, 白羽嘉, 冯作山
    2024, 61(6): 1397-140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1790KB) ( )  

    【目的】研究甜瓜损伤接种链格孢菌后,伽师瓜和86-1甜瓜黑斑病发病期间,甜瓜组织内ROS、活性氧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分析病情与ROS的变化规律以及活性氧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特性。【方法】以伽师瓜和86-1甜瓜果实为材料,研究采后甜瓜损伤接种链格孢菌后,甜瓜果实中不同组织发病情况,分析甜瓜果实活性氧(ROS)产生和清除的变化趋势。【结果】甜瓜果实被链格孢菌侵染后,果实中活性氧H2O2和超氧阴离子含量迅速增加,提高SOD和CAT活性,减少了MDA的产生。侵染早期SOD和CAT活性含量上升缓慢、侵染中期迅速上升、侵染后期快速下降。整个贮藏期内,伽师瓜的SOD、CAT酶活性均比86-1甜瓜强,2种甜瓜果皮中SOD和CAT酶活性均比果肉中高,2种甜瓜接种组的SOD和CAT活性均比对照组高。【结论】甜瓜损伤接种链格孢菌后,在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水平与甜瓜抵御链格孢菌的能力关系密切。伽师瓜对链格孢菌抗性比86-1甜瓜强,尤其在贮藏中后期表现明显,伽师瓜抗病性强于86-1甜瓜,果皮抗病性强于果肉。

    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组分及酶活性变化分析
    黄金越, 徐敏, 王龙飞, 刘新意, 郭雨晴, 武晓兰, 王亚铜, 章世奎, 樊国全
    2024, 61(6): 1407-1415.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1165KB) ( )  

    【目的】研究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组分及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果实硬度的影响。【方法】以‘库车白杏’、‘轮台白杏’和‘树上干杏’ 3个杏品种果实为材料,测定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品质指标、果胶组分与含量和果胶代谢酶活性,分析杏果实果胶组分及含量变化且与果实硬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相较于其他4个生长发育期,3个杏品种果实硬度在完熟期显著下降(P< 0.05)。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3个杏品种果胶甲酯酶活性(PME)均呈下降趋势,且果实硬度与PME呈显著正相关(P< 0.05),果实硬度与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果实发育过程中,3个杏品种果实硬度均与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对果实硬度影响较大。其中离子型果胶(ISP)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在果胶中,ISP占比越大,果实质地越软;‘轮台白杏’与‘树上干杏’硬度下降主要是由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引起的,而‘库车白杏’硬度下降主要是由果胶裂解酶(PL)引起的,其中‘轮台白杏’自硬核期开始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升高,硬度随之下降;但在‘树上干杏’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幼果期之后甚至显著下降,在转色期之后显著上升,硬度随之下降。对‘轮台白杏’需要在硬核期之后开始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对‘树上干杏’需要在转色期后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库车白杏’果胶裂解酶(PL)活性一直较高,在果胶方面其需要抑制果胶裂解酶(PL)活性。

    原位差压预冷结合过氧化氢熏蒸处理对快递包装下鲜食枸杞品质的影响
    李自芹, 李文绮, 谷天雨, 张正红, 李宇辉, 马小宁, 刘成江
    2024, 61(6): 1416-142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1157KB) ( )  

    【目的】研究原位差压预冷结合过氧化氢熏蒸处理对快递包装下鲜食枸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现摘七成熟精河枸杞为试材,分别采用4个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鲜食枸杞采后商品化处理,室温下模拟快递环境,研究8 d内不同处理方式对鲜食枸杞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呼吸强度、果肉硬度、SSC、褐变指数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与处理1和处理2相比,处理3和处理4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枸杞鲜果的贮藏品质。在第8 d,处理4果实的腐烂率较处理1、2、3分别降低了13.9%、10.9%和4.2%,尤其是处理4,褐变指数在第8 d仅为处理1的50%。【结论】1.5%H2O2结合原位差压预冷处理能更好的保持枸杞鲜果的生理指标和营养物质,维持果实的商品特性,可作为鲜食枸杞规模化贮运保鲜技术。

    新疆桃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品质评价
    范少丽, 程平, 张志刚, 李宏, 杨璐
    2024, 61(6): 1423-143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1651KB) ( )  

    【目的】研究新疆桃果酒的发酵工艺,并分析成品中的理化指标、感官风味、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新疆桃果酒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桃品种绿光1号为酿酒材料,研究酵母种类、酵母添加量、温度控制对桃果酒发酵过程中的pH值、糖类含量、酒精度及总酸的影响,在单一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优化Box-Behnken响应面工艺。【结果】桃果酒最优主发酵工艺参数为酵母添加量0.22 g/kg、发酵温度21~23℃、二氧化硫添加量为80 mg/kg,制得桃果酒酒精度为7.9%vol。鉴定出桃果酒中19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主要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含量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86.341%,香气主要成分前三名为癸酸乙酯(39.290%)、辛酸乙酯(27.032%)、月桂酸乙酯(9.384%)。【结论】成品新疆桃果酒口感酸甜,酒香和谐、具有独特桃果实香气。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4种药剂对梨火疫病防病效果及库尔勒香梨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史应武, 牛新湘, 杨红梅, 楚敏, 包慧芳, 王宁, 詹发强, 林青, 杨蓉, 龙宣杞, 娄恺
    2024, 61(6): 1432-144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821KB) ( )  

    【目的】筛选出对库尔勒香梨(简称香梨)梨火疫病高效的防病药剂。【方法】选用1 000×108 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DP、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6%春雷霉素水剂设置12个处理。【结果】高、中、低剂量Bacillus velezensis TK2019(以下简称Bacillus velezensis)可湿性菌粉、1.8%辛菌胺醋酸盐、3%噻霉酮微乳剂和6%春雷霉素水剂,分别对大田香梨梨火疫病的防效为71.64%、65.22%和51.30%,66.69%、56.18%和40.30%,66.50%、58.19%和41.89%,72.28%、60.49%和54.22%,其中Bacillus velezensis 可湿性菌粉稀释浓度107CFU/mL、6%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可显著降低梨火疫病的发生。【结论】Bacillus velezensis 菌剂和6%春雷霉素水剂对梨火疫病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噻霉酮微乳剂,较好地抑制梨火疫病的发生,控制发病枝条的数量,提高了香梨单果质量、改善果实品质、提升香梨果实防御酶活性,且高浓度生防菌改善作用更佳,施用后对香梨树生长发育安全。

    库尔勒香梨树生长期园艺修剪技术对梨火疫病的控害作用
    马翔宇, 班学, 唐丽, 苏宣乐, 刘振亚, 张王斌
    2024, 61(6): 1441-144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821KB) ( )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生长期园艺修剪技术对梨火疫病的控害作用,为控制梨火疫病扩散蔓延和过度修剪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2022年5月11日开始,每隔10 d采集梨树发病枝条,取病健交界(距离病健交界5、10、15、20 cm处)韧皮部和木质部的部位,于室内检测病原菌。在5~10月,每月在病健交界处修剪,分析修剪对梨园内梨火疫病的控制作用。4月15日开始,每隔10 d在梨园内在发病枝条病健交界处(距离病健交界5、15、30 cm)进行修剪,分析田间不同修剪长度下对梨火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距离病健交界15 cm处未检测到病原菌。5~10月在病健交界处修剪,可将梨园内发病棵数从11棵降低为5棵,侵染点数由17个降为9个,距离病健交界15 cm处修剪,减少病枝带菌量,剪口处梨火疫病不易复发。【结论】从病健交界处修剪对梨火疫病具有一定控害作用,但存在修剪口梨火疫病反复发生的现象。为防止梨火疫病在剪口处复发,应距离病健交界处至少15 cm剪除病枝。

    10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评价
    吐尔逊·阿合买提, 刘旭坤, 赵雯慧, 朱晓峰, 阿尔孜姑丽·肉孜, 帕丽达姆·塔依尔,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2024, 61(6): 1447-145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731KB) ( )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的防治效果,筛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施药量,为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0种新型杀虫剂2022年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10种处理药后7 d防效均较好,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在药剂稀释倍数药后14 d,防效均能达到93.33%以上,1%苦参碱可溶液剂在药后21 d各所有处理区防治效果均在90.00%以上,不同药剂之间在药后14~21 d防治效果有一定波动。【结论】参试10种药剂各处理区药后7 d对桃小食心虫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1%苦参碱可溶液剂、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表现优异,可在生产实践中使用。

    两种沙棘钻蛀性害虫发生与危害分析
    李欣, 阿地力·沙塔尔, 李子昂, 金玉杰, 白先古丽·托合托尔巴依, 毛文斌
    2024, 61(6): 1454-146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19
    摘要 ( )   HTML ( )   PDF(1127KB) ( )  

    【目的】研究新疆阿合奇县、乌鲁木齐县大面积沙棘树势衰弱、干枯死亡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沙棘病虫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沙棘林虫情,鉴定发生病虫害的种类,并通过解剖被害沙棘,确定其特性,采用踏查方法分析其产卵位置。【结果】阿合奇县沙棘林由芳香木蠹蛾、沙柳木蠹蛾共同危害,乌鲁木齐县沙棘林由芳香木蠹蛾危害而树势衰弱,干枯死亡。其中芳香木蠹蛾在阿合奇县和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综合有虫株率达52.25%,其中阿合奇县芳香木蠹蛾有虫株率达62.40%,虫口密度达24.62头/株,单株最高达85头;乌鲁木齐县芳香木蠹蛾有虫株率达42.10%,虫口密度达100.62头/株,单株最高达288头。卵块在沙棘树干91~150 cm上分布数量最多,占卵块总数的54.10%;当年生幼虫在沙棘树干31~60 cm位置分布数量最多,占总虫数的31.05%;且当树干高度超过180 cm时,卵块及当年生幼虫分布数量急剧减少甚至不分布。非当年生幼虫在沙棘根部分布数量最高,达423头,占总虫数的45.58%,且其数量在树高120 cm范围内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新疆阿合奇县、乌鲁木齐县沙棘干枯死亡是芳香木蠹蛾、沙柳木蠹蛾危害所致,而芳香木蠹蛾严重发生。芳香木蠹蛾卵的孵化期及初孵幼虫初钻蛀树皮危害时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可喷洒在沙棘干部31~150 cm位置。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及新型防治药剂筛选
    耿松毅, 孙洪涛, 赵伟琦, 王梅, 芦屹, 马荣
    2024, 61(6): 1461-1467.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0
    摘要 ( )   HTML ( )   PDF(795KB) ( )  

    【目的】研究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情况并筛选新型防治药剂。【方法】于2021年4~9月定点定期调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1团(新疆双河市)蜜脆苹果示范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分析病斑扩展规律,在苹果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3种浓度的氨基寡糖素进行免疫诱抗,在春季、夏季采用刮治法、涂干法对已发病病斑进行助剂校正和药剂复配试验,观察病斑的复发情况并计算防治效果。【结果】2021年4月和5月2个月的新生病斑数占整个生长期新生病斑数的91.28%。4~6月病斑扩展量占整个生长期病斑扩展量的77.14%;在苹果树的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氨基寡糖素能够诱导寄主产生抗性,对腐烂病的防效分别为88.89%、91.67%;化学药剂添加助剂后有利于提高防效,戊挫醇200倍液+透翠100倍液和代森铵200倍液+透翠100倍液等2种处理对腐烂病的防效均为87.5%;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复配后防效最高(防效达81.2%),配比为戊唑醇200倍液与枯草芽孢杆菌200倍液5∶1;枯草芽孢杆菌200倍液与代森铵200倍液1∶2的处理防效为75.2%,戊唑醇200倍液与枯草芽孢杆菌200倍液1∶5处理防效最低,防效为69.2%。【结论】2021年在4~6月病斑新增和扩展的高峰期进行预防,在幼果期喷施氨基寡糖素500倍液可有效提高苹果树势,增强对腐烂病的抵抗力,在刮除病斑后涂抹戊挫醇200倍液+透翠100倍液、代森铵200倍液+透翠100倍液、施用戊唑醇200倍液与枯草芽孢杆菌200倍液按照5∶1的配比可有效降低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和复发。

    基于多光谱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下苹果树冠幅信息的提取
    张振飞, 郭靖, 颜安, 袁以琳, 肖淑婷, 侯正清, 孙哲
    2024, 61(6): 1468-147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1
    摘要 ( )   HTML ( )   PDF(1523KB) ( )  

    【目的】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分割并提取苹果树树冠冠幅信息,实现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苹果树树冠信息,并分析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冠幅提取精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大疆精灵4多光谱无人机分别获取30、60和90m飞行高度的苹果树多光谱影像,经大疆智图(DJI Terra)软件处理生成DOM和DSM影像数据,利用多尺度分割法和阈值分类对苹果树树冠进行分割并提取目标树的东西、南北冠幅值,以目视解译分割树冠和实地测量的100株果树冠幅值为参考进行精度验证。【结果】30 m飞行高度的单木树冠分割准确率为84.00%,东西、南北冠幅平均提取精度为91.15%,平均R2为0.785 9,平均RMSE为0.216 6 m;60 m飞行高度的单木树冠分割准确率为81.00%,东西、南北冠幅平均提取精度为90.31%,平均R2为0.737 6,平均RMSE为0.241 6 m;90 m飞行高度的单木树冠分割准确率为73.00%,东西、南北冠幅平均提取精度为88.88%,平均R2为0.710 2, 平均RMSE为0.267 6 m。【结论】利用多光谱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苹果树树冠信息的监测;飞行高度对提取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无人机飞行高度的增加,单木分割准确率和冠幅提取精度逐渐降低。无人机遥感技术成本低、快速、准确,可以提高果园的管理效率。

    湖滨绿洲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支持向量机估算模型
    杨吉祥, 李新国
    2024, 61(6): 1477-148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2
    摘要 ( )   HTML ( )   PDF(1528KB) ( )  

    【目的】利用高光谱数据快速估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干旱区湖滨绿洲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博斯腾湖北岸湖滨绿洲为研究区,将实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与高光谱数据相结合,对原始光谱进行SG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连续统去除(Continuum Removal,CR)、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筛选特征波段;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模型估算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1)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为0.69~50.32 g/kg,平均值为14.15 g/kg,标准差为9.51 g/kg,呈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为67.20%。(2)土壤原始光谱反射率在350~750 nm,光谱反射率呈上升趋势,在750~2 150 nm,光谱反射率呈相对平稳趋势,在2 150~2 500 nm,光谱反射率逐渐下降;连续小波变换对土壤原始光谱预处理后随着分解尺度的增加,光谱局部特征明显,吸收峰和反射峰越来越平滑;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筛选的光谱特征波段集中于350~952 nm、1 007~1 742 nm、2 082~2 381 nm,且特征波段仅占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波段的0.30%。(3)连续小波变换结合连续投影算法构建的SVM模型,其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R2=0.76,RMSE=4.78和R2=0.94,RMSE=3.30,RPD=2.50。【结论】CWT-SPA-SVM可有效估算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

    基于Meta法定量分析亏缺灌溉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刘富余, 张江辉, 白云岗, 赵经华, 曹彪
    2024, 61(6): 1487-149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3
    摘要 ( )   HTML ( )   PDF(1301KB) ( )  

    【目的】综合分析亏缺灌溉对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亏缺灌溉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通过亚组分析不同区域、作物、降水量及灌溉方式下的变化。【结果】亏缺灌溉显著降低了我国北方地区作物产量,平均减产率6.66%,东北地区平均减产率最为显著,达9.43%;显著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升率10.59%,西北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提升最为显著,达到12.70%,而东北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提升;小麦、玉米和棉花均显著减产,棉花减产率最高为10.67%;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升,棉花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率最高,达到了15.63%;在不同降水量区间存在显著减产效应,200~400 mm区间内减产10.74%,而在此区间内水分利用效率并无显著提升;传统地面灌、滴灌和膜下滴灌下产量均显著降低,滴灌减产率最高为8.93%,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升,滴灌下WUE提升率最高为15.95%。【结论】亏缺灌溉可显著提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作物产量,但在不同种植区域、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和灌溉方式下作用效果各不相同。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主要传粉昆虫及其传粉生物学特征
    孙瑶, 钟问, 李一博
    2024, 61(6): 1497-150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4
    摘要 ( )   HTML ( )   PDF(1318KB) ( )  

    【目的】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及其传粉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的多枝柽柳开花后第1~3 d,每天09:00~19:00连续观察其上访花昆虫,研究访花昆虫类群,甄别并确定传粉昆虫种类,分析其传粉生物学特征;通过传粉昆虫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沉降数量及移出花粉数量的比值计量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结果】研究区域多枝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包括粗腿毛带蜂Pseudapis femoralis、大分舌蜂Colletes gigas、艳叶舌蜂Hylaeus variegatus、艳小彩带蜂Ceylalictus variegatus、淡翅红腹蜂Sphecodes grahami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其中粗腿毛带蜂(0.62)和大分舌蜂(0.60)的传粉效率高于其它传粉昆虫(P<0.05);6种传粉昆虫的访花活动在12:00~13:00时达到高峰,该高峰与多枝柽柳的花粉活力高峰重叠,随时间推移,观察到的访花昆虫数量逐渐减少。【结论】塔里木盆地荒漠、半荒漠生态区多枝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包括粗腿毛带蜂、大分舌蜂、艳叶舌蜂、艳小彩带蜂、淡翅红腹蜂和丝光绿蝇;粗腿毛带蜂与大分舌蜂为高效的传粉者;传粉昆虫的访花活动高峰与柽柳的花粉活力高峰重合,两者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微生物•草业
    植物乳杆菌和糖蜜接种对串叶松香草青贮的影响
    鲜欧洋, 李肖, 陈永成, 王旭哲, 张凡凡, 侯国庆
    2024, 61(6): 1505-1511.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5
    摘要 ( )   HTML ( )   PDF(796KB) ( )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与糖蜜接种对串叶松香草青贮发酵特征及绵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为串叶松香草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3个添加剂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剂接种处理(CK处理)、接种植物乳杆菌1×105 CFU/g FM(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P处理)、接种植物乳杆菌1×105 CFU/g FM+2%糖蜜(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and Molasses, LPM处理)。采用真空袋法调制串叶松香草青贮,室温储藏60 d,评价感官质量并分析发酵特性、营养品质及绵羊瘤胃降解率。【结果】(1)LPM处理的乳酸、乙酸、粗蛋白、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和LP处理(P<0.05)。LPM处理的中性、酸性洗涤纤维、pH值、氨态氮总氮、酵母菌、霉菌、好氧细菌数量显著低于CK和LP处理(P<0.05)。LP和LPM处理的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P<0.05)(2)瘤胃降解过程中(12~48 h),LPM处理的酸性、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干物质降解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而且酸性、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干物质降解率、有机物降解率在瘤胃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显著上升(P<0.05)。【结论】联合接种1×105 CFU/g植物乳杆菌和2%糖蜜可促进串叶松香草青贮发酵,并显著提高干物质和纤维在羊瘤胃中的降解率。

    不同水氮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孙萌, 颜安, 李靖言, 卢前成, 范君, 孙哲, 袁以琳
    2024, 61(6): 1512-152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6
    摘要 ( )   HTML ( )   PDF(1869KB) ( )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科学制定适合新疆紫花苜蓿的水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种灌溉梯度,记作W1(3 750 m3/hm2)、W2(4 500 m3/hm2)、W3(5150 m3/hm2),5种施氮梯度,记作N0(0 kg/hm2)、N1(90 kg/hm2)、N2(150 kg/hm2)、N3(210 kg/hm2)、N4(270 kg/hm2),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适宜的水氮处理能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产量的提高,苜蓿的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水氮协同作用下以W2N3的产量最高。灌溉量、施氮量和水氮交互对紫花苜蓿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水氮处理对紫花苜蓿植株含氮量、氮吸收量、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W2N3处理下综合得分均最高。【结论】不同水氮处理均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有一定影响,水氮处理组合W2N3(灌溉量4 500 m3/hm2、施氮量150 kg/hm2)效果最佳。

    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与脱色工艺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罗影, 贾培松, 郝敬喆, 贾文捷, 朱琦, 梁志豪, 蔺思茹, 赵振蒙
    2024, 61(6): 1527-153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7
    摘要 ( )   HTML ( )   PDF(1008KB) ( )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粗多糖提取及多糖脱色工艺,为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多糖的纯化及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釆用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粗多糖,研究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对巴尔喀什蘑菇多糖得率的影响;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和H2O2含量为影响因子,以多糖脱色率为研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巴尔喀什蘑菇多糖脱色工艺,确定最佳脱色工艺条件。【结果】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菇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巴尔喀什菇子实体粗多糖得率为15.6%。活性炭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 25%、脱色温度 60℃、脱色时间45 min、pH值 3,在此条件下脱色率 为80.4%;双氧水最佳脱色工艺为H2O2含量10%、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3 h、pH值9,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6.23%。【结论】利用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蘑菇粗多糖工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H2O2脱色法和活性炭脱色法对巴尔喀什蘑菇多糖的脱色效果受不同工艺条件的影响差异较大,H2O2脱色率比活性炭脱色率高,是巴尔喀什蘑菇多糖脱色的可行方法。

    犊牛腹泻症的病原学检测及鉴定
    苗书魁, 王俊伟, 陆桂丽, 汪萍, 王杰, 魏玉荣, 魏婕, 米晓云, 沙依兰·卡依扎
    2024, 61(6): 1535-154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8
    摘要 ( )   HTML ( )   PDF(1401KB) ( )  

    【目的】研究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症的主要病原。【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4份腹泻犊牛粪便中的病毒,对4头死亡犊牛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分离的致病菌扩增16S 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并将其结果在NCBI中用BLAST搜索同源序列,分析遗传进化特性。【结果】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eumoniae)。14份粪便中,BCoV检出率为64.29%,BRV检出率为50.00%;4份肝组织中, E.coli检出率为100.00%,K.pneumoniae检出率为50.00%。分离的2种致病菌E.coliK.pneumoniae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它16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该牛场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为BCoV、BRV、E.coliK.pneumoniae,存在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选择阿米卡星药物防治E.coliK.pneumoniae

    畜牧兽医•农业经济
    不同绵羊品种的产羔数候选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樊殊, 孙国智, 曹行, 史香云, 宋湘怡, 朱梦瑶, 刘玲玲, 刘武军
    2024, 61(6): 1544-155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29
    摘要 ( )   HTML ( )   PDF(1220KB) ( )  

    【目的】研究不同绵羊品种产羔数候选基因的遗传效应。【方法】以4个绵羊品种(多浪羊468只、德国美利奴羊152只、萨福克羊157只、湖羊600只)为样本,利用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ARMS-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等方法,检测4个繁殖力候选基因COILFSHRGUCY1A1、BMPRIB遗传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相关性。【结果】COIL基因g.7 321 466G>C位点在多浪、德国美利奴、萨福克、湖羊上突变纯合GG基因型频率在0.3左右,在多浪羊中C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GGG,CG基因型极显著高于GG;德国美利奴羊中GG基因型显著高于CGCC,CG基因型显著高于GG;在萨福克、湖羊中GGCG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CBMPRIB基因在湖羊中BB、B+基因型产羔数极显著高于++,但其他品种效果不理想。FSHR基因g.75 320 741C>T位点、CUCY基因g.43266624G>A位点对绵羊产羔数影响较低。【结论】COIL基因g.7321466G>C位点有望替代BMPRIB基因成为新的产羔数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

    新疆南疆四地州“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分析
    曹健, 阿依加玛力·阿帕尔, 宋玉兰
    2024, 61(6): 1553-1560.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4.06.030
    摘要 ( )   HTML ( )   PDF(877KB) ( )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四地州“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方法】采集《新疆统计年鉴》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01~2021面板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构建新疆南疆四地州“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利用Tobit模型探测影响因素。【结果】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最好,其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532,耦合协调度为勉强协调,而其余三地州按耦合协调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结论】新疆南疆四地州整体“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耦合协调等级为濒临失调,其中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在1%显著的水平上正向影响,对新疆南疆四地州“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ISSN 1001-4330 CN 65-1097/S
邮发代号:58-18
国外代号:BM3342
主管:新疆农业科学院
主办: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出版单位:《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新疆农业科学院
邮编:830091
电话:0991-4502046
E-mail:xjnykx-h@xaas.ac.cn


版权所有 © 《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网站
微信公众号
淘宝购买
微店购买